3、蟠龙诺言(1/2)

当余豆豆抱着孩子投江自尽的时候,芦苇深处冒出一个人来,正是这人惊起了在水中觅食的白鹭。此人五十来岁的年纪,内穿一件棉袄,外套一领狗皮背心,拦腰束根蓝布系带,一身水上船家打扮。他从芦苇内探出一张黧黑面孔,偷偷朝余豆豆窥视——

这位船家打扮的老汉,读者认识,他就是曾受汉口南记货栈沈掌柜之托,载程竹娟与黄晨母子去上海寻亲的船老板郑老大。郑老大也够倒霉的,这次他驾船从汉口去上海送货,到了上海,货物才缷下码头,日本人就打了进来。

日本人真他妈的狠!天上飞机像老鸹似的,一群又一群的从高楼顶端飞过,还往人的脑袋上“拉屎”扔炸弹,炸得老百姓呼天抢地的喊爹叫娘;接着就放炮乱轰,炮声就跟天边打闷雷一样,就是那雷声没完没了响个不停;再接着,就是炒豆子般连爆的机枪声……郑老大慌得不敢停留,空着船就往回走。

还好,郑老大走得及时,加上那几天风向又顺,木船扬帆,逆水而上,逃出了沦陷的上海。哪知,人走背运时,喝凉水噎人,打哈欠闪腰,跑路也要被霉气砸到脚后跟。这不,郑老大的木船经过南京码头,就被一支中国军队征用。

征用木船的那军官说得慷慨:抗战时期,地不分南北,人不分老幼,人人皆要出钱出力,支持抗战,谁要阳奉阴违,破坏抗战,一律按汉奸论处。乖乖不得了!“按汉奸论处”那就是杀头枪毙的意思,郑老大还敢放屁说个不字。于是,郑老大就免费“支持抗战”,充当渡船,每日为这支军队运送军人家眷和他们的财物,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其他什么玩意儿。

郑老大这一忙乎,就是好几天。到了12月13日,那支军队突然不见了,那位慷慨激昂的军官也杳无音讯,没了踪影,连向郑老大的招呼都没打个,弄得郑老大走也不是——走了,要被“按汉奸论处”,不走也不是——日本人的兵舰已经开到了长江这一带水域,索性就将木船藏进芦苇。

一个夜晚,郑老大与几名船工听见南京城那边炮火连天,枪声不断,不时有火光冲向夜空。毋庸置疑,是日本兵打到了南京。早就听说,日本兵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,比虎狼还狠,碰上了他们就等于撞上黑白无常,必丢小命。

郑老大与几位船工躲在芦苇丛,战战兢兢熬了一晚,快天亮时,才迷糊了一阵。迷糊时,郑老大做了个梦,梦中有个年轻人来找他,说他姓敖,此次前来是履行当初的诺言,保他一生在长江上航行的平安。敖姓年轻人说,明晚子时,江上有雾,同时会刮起一阵西北风,届时,木船赶紧张帆启锚,往长江上游航行,可逃过日本人的兵舰。

敖姓年轻人还嘱咐,他受一位菩萨之托,转告郑老大,明天早晨务必将一位颈挂长命铜锁的人接上船,带到四川,切不可误了这事。

郑老大早上醒来,觉得这梦十分蹊跷,梦中的敖姓年轻人似乎在哪见过。想了半天,忽然忆起,十多年前,他在汉口出来不远的小龙镇上遇到的一件奇事。

在小龙镇上的一座龙王庙,里面供着的龙王,不就是梦中这位姓敖的年轻人。记得他称自己叫敖十四,曾拜托自己请船上的小黄晨来庙子,替他点燃一盏长明灯,促成他得道成仙,并许愿保他在长江上航行一生平安。今日想来,定是他来履行当初的诺言来了。

忆起陈年旧事,郑老大回头去想,自己这十多年来在长江上来回的走,遇到多次风浪厄难,皆有惊无险,还道自己行船高明,熟悉水性,却原来一直都受惠于这敖姓神龙的庇护。这一回,自己困在芦苇荡里,瞧着江面的日本兵舰,本以为凶多吉少,难逃一死,没想到就有神仙来指点,助他逃命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