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9、蟠龙托梦(1/2)

木船在安庆停了一会,送那位药商上岸。郑老大帮着药商,把剩下那筐“药材”往岸上码头抬时,黄晨无事贪玩,拿起那只空篾篓浸在江中,当渔兜捞鱼玩。他这行为让人想起其父黄梦梁,当年在家门前捞鱼的情形。就是那一年,黄晨的父亲在长江里捞上来一条被雷电击毙的虬蛟。

用空篾篓捞鱼,纯属小孩子“过家家”,自然不可能在江水中捞到鱼的。所以,船上的大人都没在意。就在这时,长江深水处突然扯出一个漩涡,好似有条大鱼在那水下摇动了一下尾巴。谁也没注意到那漩涡。

好笑的是,竹娟与船上的船工俱都认为,这空篾篓不可能捞上鱼来,可黄晨却忽然欢呼叫道:“妈妈,快来看,我捞了一条大鱼!”

竹娟不信,扭头去瞧——真是荒唐,黄晨的那只空篾篓,居然有条活蹦乱跳的鲭鱼。怕有一两斤重。儿子兴奋得不得了,船上的船工伙计见了,也是惊讶,帮忙把篾篓拖上船。

瞧儿子一脸一身的水,竹娟心疼,担心他着凉,在包袱里找出干衣服替他换。

这会郑老大回来了。本来,药商想请郑老大他们,去他的药房坐坐,由他作东,请大家吃顿饭。大家相识一场,历经一夜风险,他愿意与大家交个朋友。无奈,郑老大想早点把这船货送到货主手里,而且他也知道竹娟急着去上海找丈夫黄梦梁,就婉言谢绝,说下次经过安庆,一定来看望他。

郑老大上船,船便接着往下游走。

顺风顺水,木船在长江上走了一天,行了两百多里水路。在黄昏时,木船没停大码头,依旧停靠在一座小镇的水码头边。

白天,郑老大也知道黄晨用篾篓捞了一条青鱼的事。他明知这完全是碰巧,到做晚饭的时候,就逗黄晨,说:“晨晨,你怎么不捞鱼了呢?去帮伯伯捞条鱼上来下酒。”

黄晨人小,不知是郑老大逗号他玩,竟真的拿起那只篾篓,屁颠屁颠的,在码头石阶浸进水下,当真捞起鱼来。船工们都围着黄晨瞧笑话。实在是大家走了一天的船,了无乐趣,看黄晨一个幼儿一本正经,用篾篓捞鱼,也是一桩开心的事。

竹娟也知众人的心思,船上实在没有娱乐的地方,索性任其大家玩乐,没有制止黄晨的荒唐行为。

黄晨绾袖挽留裤腿,站在石阶上,用篾篓捞鱼。这儿水不深,流不急,打渔行家一瞅,就知像这样的水域,根本不会有较大的鱼儿游弋。鱼多鱼大的地方,一般是水流湍急的洄水沱,那才是出鱼的好地方。

然而,事情却总是出乎意料,就在大家瞧乐子开心时,黄晨竟然又一次捞上一条鳍青腹白嘴阔的鲇鱼来。这鱼比早上那条鲭鱼大多了,近两尺长,足足三斤有余。鲇鱼在篾篓里一甩尾巴,溅起好大的水花,将黄晨淋得一身水湿流。

鱼儿好大,黄晨拎着那篾篓都快站不住了。郑老大一瞅,惊讶得叫出声来。他一下子跳进江水,帮黄晨抬起那篾篓,瞧那尾鲇鱼,乐得嘴都合不拢。连声说:“乖晨晨,有本事,真的帮伯伯捞了条下酒的鱼哟!”

众人俱都高兴,说真是想不到,这晨晨是个打渔的行家。小小年纪就能打渔了,长大了,那还得了!大家说说笑笑,收拾那条鲇鱼,却一点没注意,木船靠江一面的船舷,从深水处倏地又冒出了一个面盆大的漩涡——

吃罢晚饭,大家闲谈一阵,便去各自的舱里睡觉。

今夜,不知怎么了,许是心里有桩啥事没了,竹娟老不能入睡。睡不着,她干脆翻身坐起来,瞧看身边熟睡的儿子。儿子两岁多快三岁了,越长越像她的丈夫黄梦梁,鼻子眼睛,还有他的下巴,简直就跟黄梦梁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
原来,竹娟今晚睡不着,是瞧了儿子在江边捞鱼,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