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得划不来将军(1/2)

太子在主位坐下,满一万和武洋分坐在东西两侧。

李亨望了望武洋道:“自从武将军担任左监门卫大将军以来,皇城的安保工作,有了质的飞跃。父皇能得武将军的护卫,实乃父皇之幸,大唐之幸!”

武洋在心里琢磨,这太子李亨和他久不交往,今番前来,难道就是要肯定他工作一番?想来事情没有如此简单。他也知道,李亨受李林甫、杨国忠等打压国忠,除了有一个太子的头衔外,在朝中的势力非常单薄。武洋虽为武将,但却很有谋略,是朝中不可多得文武兼备之才。

“太子殿下过奖了,保卫陛下,是末将的职责所在,只不过尽到了末将的职责而已!目前末将没有其他任何想法。”武洋将太子的言语挡了回去,心想,要想他武洋归属太子门下,从目前的朝中势力来看,并非上上之选,他还想观望一阵子。他也知道,自己所处的特殊职位,是朝中各方势力的拉拢对象。只要李隆基还在皇位上,那他就会只效忠李隆基,不会选择站对。

李亨本来接下来还有一大堆话要对武洋说,可他听出了武洋话中的意思,一时之间,不晓得怎样将话题继续下去。他看了满一万一眼,在寻求满一万的帮助。

“武将军,可否给我介绍一番彭立将军,在下也是五溪人氏,听将军说,彭将军也是五溪人氏,能在长安城里遇见故土之人,在下甚感意外,又闻将军称其为划不来将军,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,在下很是好奇。”他看着对面的武洋说道。

“哈哈,他的确是个有故事的人。”武洋哈哈一笑道,从他的言语神色中可以窥出,他一定时常取笑他的这位部下一番。

彭立是黔中道推举上来的武人。天宝年间,李隆基为了从全国选拨将才,下令各道各府,每年都需在辖区之类,选拨有神力和绝技的民间人才,这也是大唐民间之子弟,成就功名的最有效途径。彭立所属的溪州彭氏家族,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。

彭立天生神力,加之后天的勤苦锻炼。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。族里和他同龄的孩子,在私塾学习时,他却在河坝里搬石头,将一块一块的石头,从河坝里搬上山顶,十几年时间风雨无阻,将石头在山顶顺着山脉的走向垒成一道石墙,延绵几十里。

他常和周边穷苦家庭出身的放牛娃吹牛皮,说他此生,一定会为大唐征战,一定要为大唐拓疆开域。武溪之地的酉溪,民风本来就很彪悍,男人内心都有一个征战沙场的梦想,只是迫于在深山之中,好多人未被赏识,也就慢慢放弃了内心中的这份梦想。

而彭立一直在坚持,苍天有眼,他终于被选为黔中道的武人,随同期被选中的黔中道其他武人,一起被带到长安。那一年,是公元751年。是骡子是马,他们这一批人,被杨国忠派往剑南道,归属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帐下。

鲜于仲通欲立战功,发动史上有名的征讨南诏的战争。草包将军鲜于仲通既无战略头脑,又不懂战术,以为他娘打仗就是一味地朝前冲,部队是跑到了南诏国的都城太和城,却是一头扎进了南诏各族的人民的汪洋包围之中,结果是全军覆没,史书记载“只鲜于仲通幸免于难”,其实还能有一个人活下来,就是厅外这位正在操练的彭立将军。

虽然此役一败涂地,但彭立以一己之力,于万人之中割下了阁罗凤麾下最得力的干将帕布罗的脑袋。杨国忠就是以彭立割下的南诏猛将的脑袋为证据,上奏李隆基,说南诏之战,取得大捷,从逆贼阁罗凤逃脱之外,余下逆贼尽数被奸,事实是他娘的正好相反。

李隆基见彭立立了如此大功,赐封他为左监门卫中郎将,官从四品,是武洋的直属部下。李隆基看他勇猛善战,想将他培养成能征善战的将军,又派他去兵部开设的英武堂学习。

彭立在英武堂学习期间,竟然爱上了班里唯一的一个女学生。他带着一股五溪之地的人特有的憨厚和执着,对女学生发动了强大的爱情攻势。英武堂的主管大人,多次对他旁敲侧击,希望他放弃对女学生的追求。可他天生就是一根筋,仍然痴迷女学生,甚至到了在英武堂堵女学生的地步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