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3听壁脚(1/2)

迎春既然已经醒来,林家姐弟就动身告辞了,就是贾母怎么挽留都没有用。而贾赦则亲自将女儿和外甥外甥女儿一起送到了林家大宅。

出了这样的事情,贾赦也无脸挽留。他不是贾母没有这么厚的脸皮。

而贾母,知道林家姐妹赶在薛宝钗的生日之前就要回去之后,连给薛宝钗过生日的热情都没有了。

她终于知道后悔了。

大概这就是贾母和二房的通病,以为世界的中心就是她们。当事情不再以她们为中心的时候,她们就开始折腾了。

贾母也是。

这里林家姐弟的车子还没有出门,她就在那里抹眼泪了:“好狠心的丫头,也不知道外祖母心里有多牵挂她们。谁成想,才来了几天呀,就在我跟前坐了那么两回,就要回去了。”

王熙凤因为月份大了,如今倒不怎么出房门,连日常的请安都求了恩典,不过来了。邢夫人又要给女儿外甥外甥女儿送行,也没有来。惜春还在宁国府。所以,贾母跟前就只有王夫人薛姨妈李纨探春史湘云薛宝钗和贾宝玉在了。

贾宝玉听说林招娣林黛玉又要回去了,心里更加难受,见贾母掉眼泪,他的眼睛也红红的。

贾母抹了半天的眼泪,见无人接口,便道:“老大真的是越来越没有用了。他可是堂堂荣国府的正经爵爷,又是受过朝廷册封的一等将军,怎么连自己的屋子都不看严实一点,还让京兆尹的人天天过来,爬墙攀窗上屋顶,都快把他的屋子翻过来了。他就不知道忌讳?还是说根本就无所谓?家里的名声还要不要了?要不是他这么不中用,又怎么会让我的外孙外孙女儿就这样回去了。”

贾母只是哭,贾宝玉也偎依在贾母的怀里掉眼泪:“老太太,林大妹妹林妹妹受了这番委屈,心里还不知道有多难受呢。老太太,还是让林大妹妹林妹妹住在老太太屋里吧。也不用担心被外人冲撞了,也方便我们好好安抚她们。”

贾宝玉记得林招娣林黛玉很讲究规矩,不喜欢被外人看到,就以为大房那边来来往往的查案的人干扰了梨香院的正常起居,所以林家姐弟才回去的。但是李纨和薛宝钗都很清楚,林家姐妹根本是厌恶了这荣国府这才急急忙忙的回家的。那些官差们也不过是众多原因里的其中之一,而且还不是那个主要的。

李纨在边上低着头,小心翼翼地藏起了眼底的讥讽,就是知道得比较多的薛宝钗的脸色也一样不好看。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哥哥还没有回家,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哥哥的事儿还要王夫人帮忙,如果不是她们薛家没有别的男丁,她也想回家去了。

她好歹也是读过几年书的,也知道规矩二字,也知道廉耻。如果不是有求于人,如果不是没有选择,她也不会在这荣国府里多呆一刻钟。

想想林家姐弟毫不犹豫地离开,薛宝钗不知道有多羡慕。

如果她哥哥在家,她也想跟着林家姐弟一样,回自己家住着。可惜眼下她们薛家只有她们母女两个,他哥哥又是犯人,现在会自己家住的话,只会给那些窥觎她们家的钱财的人足够的机会。

虽然这里的王夫人也一样贪婪就是了。

这样想着,薛宝钗也眯起了眼,掩饰着自己眼底的真正的情绪。

二太太这次做得太明显了。派人在送东西的时候,让人在贾赦的侍妾通房跟前说有的没有的,将大房的丫头婆子们能调开的都调开,除了那个被狗咬了的江洋大盗暂时找不到跟她勾结的证据,其他的都被人给查出来了。虽然老太太将事情给压下去了。可是,你好端端的将大房的丫头婆子们调开做什么?什么时候荣禧堂里的人跟大房的那些丫头婆子们这么好了?太着痕迹了。

也亏得王子腾风光、王熙凤又有了身子,不然,只怕老太太还压不下去呢。

只是,王夫人如此行为,京兆尹的属官们大多心里都有数了。只是没有证据都不好开口罢了。而且,这一次,恐怕不仅仅是林家的忍耐度到了极限,连大房的忍耐度也到了极限了。

无论是李纨还是薛宝钗都非常清楚里感受到了这一点。

史湘云不是那种非常有眼色的人,至少在贾宝玉的问题上,她就经常犯糊涂。她听见贾宝玉又是口口声声的林大妹妹林妹妹林大妹妹林妹妹,心里就不舒服了,张口就道:“宝玉,可不止林大姐姐林姐姐呢,我听说大老爷大太太也叫人收拾外面的屋子,眼下正在搬东西。据说要搬出去住呢。”

贾母一震,这下总算是回过神来了。

贾母很清楚,贾赦才是继承了荣国府正经爵位的人,而这座宅子又是朝廷赐下来的官邸。如果贾赦离开了这荣国府,那么朝廷一定会过问的。

贾母道: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。”

史湘云一愣,道:“老太太,您不知道么?二姐姐在屋里躺着的时候,大老爷就让人收拾东西了。”

“这屋子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收拾出来么?”

贾母锐利的目光扫过屋里除贾宝玉以外的人。什么时候下面的人知道瞒着自己了?像贾母这样掌控欲强烈的女人,哪怕是年纪大了,也不会喜欢事情超出了她的控制。

荣国府里出了事情,她这个荣国府的太夫人最后一个知道?

别开玩笑了!

别人可以当做不知道,王夫人却不能装聋作哑,谁让她是荣国府里的当家太太呢?

王夫人起身陪着小心道:“老太太,大老爷早就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将双井里那边的宅子收拾出来了。这次京兆尹查案,大老爷说这衙门里的人来来往往的不方便,干脆就搬过去住一阵子。何姨娘和琮哥儿已经搬过去了,等凤丫头出的月子,大太太也会过去。”

贾母立即就不高兴了:“老大家的也要过去?要我说,如果不是她治家不严,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事情。她还有脸出去!来人,去叫大太太过来!我要好好问问她。”

少时,下面去找邢夫人的人回来说:“回老太太,大太太跟着大老爷一起送林大姑娘林姑娘回家去了。听说大太太今天晚上跟大老爷一起,歇在那边的宅子,不回来了。”

贾母一听,更加火冒三丈:“好个老大媳妇,不知道伺候公婆,反而躲了懒去!不孝,大不孝!”

不孝这个罪名可不是可以随便出口的。尤其是出自贾母这位亲婆婆,正经的诰命夫人之口。不要说邢夫人,就是贾赦也有了不是。贾母嘴里一个不孝的罪名,就足够贾赦丢了爵位,并流徙三千里了。

老太太真是口无遮拦。

薛宝钗越发看不上这贾家了。这句话出口,老太太,您是要大房上上下下的命吧?而且,如今大房没有一个人在您跟前,这话还不是由着二房编排?您明知道二房的算计,还这样对待大房,您真的是大老爷的亲生母亲?该不会大老爷才是正经的原配嫡子,而您不过是个填房,所以才这样为了自己的儿子才这样斤斤计较百般算计吧?

作为继母,贾母算计原配留下来的儿子那是自然的。不过,大老爷为什么对老太太这样孝顺呢?如果是继母,大老爷根本就不用这样软弱,只要过得去就成了。

薛宝钗想起了很久以前她从母亲嘴里听说的故事来。虽然记忆有些久远,可是她还记得,当初她听到的是“长子贾代善袭了官,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”,薛宝钗不记得在贾代善之前贾家还有谁娶了史家的小姐。还有,为什么用“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”指代贾母,为什么不分嫡庶?难道贾代善迎娶过两位史家小姐,原配是嫡女,因故早逝,所以又迎娶了妹妹做继室?如果前后两任的妻子都是一个姓氏,又是亲姐妹,那么外头会弄糊涂也是自然的。而且,男人又不祭女祠,贾赦这位大老爷不知道自己生母也情有可原。

贾母在上面发火,却不知道薛宝钗在下面怀疑起了她。

若论内宅的阴私手段,薛宝钗知道得绝对不会少。当初她为了进宫可是下过苦功,学过这些东西的。

正所谓隔墙有耳,何况如今京兆尹的人就在荣国府里查案子?

贾琏在衙门里的风评不错,人缘儿也好,虽然有人嫉妒他,可是也有不少人,托着贾琏是荣国府的公子哥儿的身份,办案理事都方便了不少。因此,京兆尹里有不少人都对贾琏有好感的。

这次查案,因为涉及到了朝廷通缉多年的江洋大盗,而这位江洋大盗还涉及了当年义忠亲王的旧事,所以,朝廷的人都非常上心。为了查清楚这位江洋大盗是从那个位置进入荣国府的,京兆尹的人可是派了不少人马,势必要将荣国府的屋顶上的脚印都拓下来。

可巧,这天屋顶上正好有两个人在贾母的荣庆堂的屋顶上拓脚印呢,听见屋子里贾母高声叫“不孝,大不孝”,他们就留意上了。

这两个人跟贾琏的关系都不错,也得过贾琏的好,所以他们就上了心。也不急着拓脚印了,凝神细听,将屋子里的人的对话都记录的下来,签了名字,并拿各自的官印印了。

不孝可是大罪,现在记录下来,将来说不定会用得上。

这两个人很清楚,其实这事儿大房还真的没有什么过错。衙门查案,难道国公府就有权利不配合么?像贾赦这样主动将屋子腾空,方便查案才是他们这些小吏们最欢迎的好不好。就冲着人家配合,还将那些古董字画都放在原位的举措,就足够赢得这些小吏们的好感了。

如今这样给面子的爵爷已经不多了。

而且知道了事情始末的小吏们也多有看不起贾母和二房的。

什么呀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